转到正文

一人一个部落

又一个 泡网博客新版 Blog

存档

2006 年 9 月 的存档

俺用写诗软件写了来的第一首诗。
这个软件包罗万象,要什么风格的诗都有,只要你够耐心,按照提示选择风格,再填上相关的词就就成了。
恭喜! 您的诗写好了!
著名的江南装B诗人 一人一个部落 创作新诗一首:
《猫》
http://www.dopoem.com
他们

他们的猫的猫
写诗地址:http://www.dopoem.com/poem/dopoem.php

“文化良知”这四个字被他说了快二十年。。。。。。什么叫人格啊,看看吧。
以下文章摘自余大师博客:
我说的就是这个名字
2006-09-28 08:48:47
大中小
余秋雨
前一阵我在香港凤凰卫视预录《秋雨时分》的“人格尊严”部分,说了一件曾经让我很不舒服的事。我说,我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参加上海文化艺术界的活动了,前年下半年被一位朋友硬拉,到衡山宾馆的一个大会议厅参加了一次,上海不少大学和研究院所的一批人文学科专家都在。他们在发言中频频提到一个名字,不带姓,只说后面两个字,显得十分亲切和熟悉,我一听,肯定不是康德和罗素,也不是孔子和朱熹,但我却不知道,这是怎么回事?我连忙问旁座的一位先生,这位先生很惊讶地看着我,说,这是这座城市的最高领导啊!我一想,这个人的全名倒是在报纸上见到过,但从来没有听人这么去掉姓氏亲热地叫过,因此又问,这些教授和他很熟吗?旁座的先生告诉我,不可能,因为这个人官职很高,他们不可能认识他。我感到奇怪的是,这个领导人肯定不是从事人文科学研究的,为什么这么多学者教授一次次不怕重复地提到他呢?我说,这是一种精神跪拜,那天跪拜对象并不在现场,可称之为“缺席跪拜”。
我虽然没有点名,但连凤凰卫视录制现场的工作人员都立即听出来了。我所说的被学者教授们一声声亲切呼唤的名字,就是“良宇”。
除了凤凰卫视的节目中这么说之外,我至少还几十次地向朋友们讲述过我从这件事情引起的担忧。记得那天在会场,主持人还点我发言,我因为有了上述的心情,在发言中故意强调了上海这些年来在文化上的严重滞后,那些学者教授都很吃惊地看着我,其中有两个还打断我,说上海文化在很多方面已不在乎国内坐标,只在乎国际坐标。他们打断我发言的架势,完全是居高临下。
我当时想,对我傲慢不要紧,但这是一个有关人文学科的研讨,我在这个问题上至少比你们的那位“良宇”更有发言权吧?你们的恭敬和傲慢,也太不学术了吧?
我至今并不认为那些学者、教授知道某个领导人所犯的错误,我只是肯定:学者、教授们失去人格的吹捧习惯,助长了某些领导人的自以为是,目空一切。这就是文化所起的负面作用。我还记得某某大学一位教授的发言:“良宇上个月所说的这句话,虽然德国启蒙主义哲学家也说过,但更有新意。”我相信,当代中国很多文人成天在做这样的事,使不少官员忘了自己究竟是谁。
真正的知识分子是应该对公共权力担负监察责任的。我长久以来反复在推荐的康德对知识分子的定义“有勇气在一切公共事务中运用理性”,就是这个意思。但是我看到的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很大一部分,主要在从事对无权力者的批判,发泄对同行的嫉恨。听上去声音很响,却不必支付点滴勇气。他们一次次省略某个自己并不认识的领导人的姓氏亲亲热热地叫着,只要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立场和背景,不为什么,只为在糟践同行时让别人误会成是上级的意图,又明知任何机构也不会去查。他们认为,这就是“人生智慧”。
但是,文化的良知会查。

天亮了,请闭眼!

一,穷人的幸福指数最高。
二,城管是心理弱势群体。
三,教育部发言人:呼吁援助中国穷孩子是无知。
四,公务员是最焦虑的人群。
五,改革开放利益受损最大的是干部阶层。
六,小康家庭每家人要有两套房子。
……
印象里还有很多,记不起来了。
神啊,让我生活在一个没有X部发言人,没有经济学家,没有专家的时代吧。

我自己也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:在自己博客的帖子里回复之后,经常不能立即看到更新后的回复信息,以为回复贴不上,便继续回复相同的内容。过了一小会,再刷新页面,才发觉原来回复的东西都上去了,于是便形成了一个相同的内容反复回复的情况。另再说明一下:以后如果一次回复后显示正常,便不需要再把相同的内容回复一次了。
楼下我的一个帖子里,便有一位老师可能碰到如上情况,在这个叫《给落落分享一下》的回复里,大约有差不多二十个相同的内容的帖子。这位老师没署名,不知是谁,但可以断定是泡网里的熟人,谢谢你!
现在把这位师让我“分享”的内容贴出来,可能是原创作品吧?
很喜欢这幅漫画,虽然俺现在不到泡网的各个论坛去发口水帖了,但俺依然热爱泡网,不离不弃地在这里写博客,就是明证。
者名ID下网前的最后发言
4a927a67020009rk.jpg
注:崩溃,这个帖子刚写完,后边又跟了61个回复,看来是网站的事,不关回复的人的事了: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