转到正文

一人一个部落

又一个 泡网博客新版 Blog

存档

2006 年 4 月 25日 的存档

肿了

Apr 25

向前进,向前进,左脚的责任大,右脚的冤愁深。。。

丛飞需要你的感动吗
丛飞死了。做为感动了大部分中国人的人,在他死后,我相信这种感动还在继续。我丝毫不怀疑在这一事件中,丛飞人格的伟大,但自始至终,我的感觉,跟所谓的感动没有什么关系,更多的,是感到悲哀。
这种悲哀来自于两个方面。一个方面就是,直到现在,我们这个所谓的进步的社会,竟然还需要丛飞这样的个人,来承担这么重的社会责任。另一方面就是,几乎所有的人,都在媒体的引导下,纷纷“感动”,好像除此之外,便没有什么可做的了。
更有甚者,丛飞刚死,网上便出现了一个《丛飞为什么资助了一群白眼狼》的帖子。这个帖子,在这个时候出现,其目的是不言自明的—— 为了进一步增强丛飞的“感动”指数,用一群“白眼狼”,来反衬其形象的伟大。于是,很多人的愤怒便没来由地喷发而出了。人们在骂这群所谓的“白眼狼”时,终于找到了一种心理上的平衡,觉得把这些忘恩负义的人给谴责了,自己也可以跟“白眼狼”三个字划清界限,甚至隐约地替丛飞出了一口恶气似的。
这群所谓的“白眼狼”是不是真的像帖子里说的那样可恨?这个已没有探讨的必要。我认为,就算帖子里说的内容是真的,这些当事人的态度,也没有什么可以谴责之处。
打个比方说,如果你本人具备一定的生存能力,你愿不愿意接受丛飞的资助?当然,你可以抬杠地说,你愿意,那么,这种情况另当别论。我相信,接受丛飞资助的人,都是极其困难的,甚至可以肯定,这种困难的程度,不是我们平常人能够想像得到的。所以,帖子里提到的那个受助者李某,觉得“被人知道了会很没面子”,这有什么不对?换了你,恐怕也不会觉得很光荣吧?由此可以得出,帖子里,受助的人,无论做出什么样的态度,都是可以理解的,如果一概斥为“白眼狼”,就有点过份的了。
再远一点说,如果当初,丛飞知道了这些人就是将来的“白眼狼”,你说丛飞是不是就可以拒绝对他们伸出援助之手?我相信,像丛飞这么高尚的人,是不会这样做的。去年的天涯,闹得沸沸扬扬的“陈易事件”,网上压倒性地,把陈易认定为一个“白眼狼”,甚至,有一个叫八分斋的道德卫士,还亲往陈易处调查,这次调查对帮助陈易的母亲治病没有丝毫帮助,而是带回了一个更加震撼人的消息:“陈易竟然拥有一双价钱不菲的波鞋,甚至还经常出入酒吧”。八分斋暴出这些,无异于要把陈易推向“白眼狼”的位置,所以,因为一群失去理智的网友的谩骂攻击,导致陈易无法及时拿到帮助母亲治病的捐款,让她的母亲白白丧去生命。
套句现在流行的说法,每个人的心中,都有一个八分斋。在这里,“八分斋”代表着绝对正确,像征着绝对正义,在这种假设成立之下,八分斋们可以随意地指责受助者,如果受助者的表现稍一让他们不满意,他们就可以横加指责。但是,弱者的声音是没有份量的,或者说,弱者是没有声音的。当他们刚刚跨过自己的困境(或者还挣扎与困境之中),他们又获得了另外一个“白眼狼”的身份,并且,在这些大众的口水狂欢中,没有丝毫说话的权利。如果,其中哪一位出来说一句话,相信,其下场会更惨,将有更大的口水泼向他们,到那个时候,就不仅仅是“白眼狼”这么简单了,相信更恶毒的称呼,还会出现。
而更可恨的是,媒体在这个事件上,起到了助纣为虐的作用。媒体的宣传是带着诱导性的,他们总是有意略去事情的本质,把大众引向自己的需要的方向。做为一个现代人,如果直到现在还对新闻事件这么缺乏思考和判断能力,是不是有点可悲?
前段时间,澄海茶座掀起了一次比较大型的捐赠活动。说是大型,不是说这次的捐助款额有多大,而是指在这个事件发生时,茶座的人们所表现出来的那众同情弱者的气氛。我说的是指大家捐助丁银茶这件事。我相信,这种捐助的性质是纯粹的,试问那些在这次活动中捐了钱的朋友,你们是不是也需要丁女士出来向大家叩头谢恩?如果哪一天,你们得知丁女士有“不想让人知道受过捐助”的想法,你们是不是也同样,认为她是一个“白眼狼”?
当所谓的感动中国系列出现的时候,我只是感到这个时代的变态和荒谬。任何尊重个体的社会,都不会要求个人去承担超出能力以外的社会责任的。就如在美国这样多元化的社会里,根本就不可能出丛飞和白芳礼这样的人物。更加悲哀的一点就是,在感动中国系列出台之后,大众一边倒地丧失了思考的能力,除了跟着媒体的宣传付出一些廉价的“感动”之外,还充当了一次道德的帮凶,把矛头指向了弱者。
感动的系列,必将继续,在感动2006之后,必将还会出现感动2007.这个社会,没有你想像的那么美好,仅靠个别的丛飞和白芳礼,也无法粉饰这个纷乱的世界。
但是,要等到人们不再“感动”,或是除了“感动”之外,去反思一些事情,还不知需要多长的时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