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22011379261.jpg
经过了差不多两年的积累,电脑里存了至少有上千首歌吧.这些被谓之“老歌”的东西,当时搜刮的时候不遗余力,但一旦它们被存到硬盘上之后,便很少翻出来听了。我不是个有收藏僻的人,之所以会花这么多时间去搜这些歌曲,那完全是因为电脑本身便利的缘故,不存白不存,正好符合俺三分钟热度的性格。
今晚把朱哲琴搜刮下来,也完全是心血来潮。无聊时总得听点歌曲是不?但现在真的很少有歌曲能引起俺想一听的兴趣了。在搜瓜网站,随手输入朱哲琴三字,便有五页的歌曲目录。慢慢地,一边听一边下,在跟朋友谈笑间,俺便为朱哲琴做了一个文件夹。
对于朱哲琴的记忆,缘于多年以前的一首《一个真实的故事》,后来,这首歌被一个叫甘苹的三流歌手到处唱,甚至,有一次接受采访时,甘苹还说这首歌是她的原唱。这个不探讨,原唱就原唱吧,当然,如果不是跟朱哲琴比的话,甘苹也唱得很好听的。
知道朱哲琴在《一个真实的故事》之前,出过一块叫《黄孩子》的专辑。因为俺不是专业听歌户,只闻其名,并没听过。
最火的,当然是九十年代初的一块《阿姐鼓》,当时的朱哲琴的这块专辑,用现在的话来说,就是“商业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准”。说实话,不懂音乐如我者,听到《阿姐鼓》时,还是觉得震撼。这是一块有着完美概念包装和上乘制作技术的专辑,每一首歌都传达着一个意境,每一个音符都做工考究,再配上朱哲琴完美得近乎神经质的声线,让听者只有愕然的份,甚至,那段时间,朱哲琴的《阿姐鼓》,成了新兴小资们的标签。如果从“音乐”方面来谈朱哲琴,那只能让我乏力,但这并不能否认,有很多像我一样的“乐盲”,曾经真真实实地喜欢过她。
后来朱哲琴又推出了几块专辑,基本上是延续了《阿姐鼓》的风格。她的歌,注定是越来越小众的,像我这样的普罗大众,当然也跟朱的歌曲越走越远。怎么来形容朱哲琴呢?天籁?空灵?我觉得这些沾满人们口水的词语,如果再重复一遍,无异于会显得特别矫情。当容中尔甲一脸无辜地唱着《高原红》横空出世或者腾格尔披头散发地吼着《天堂》作忘情状时,人们在这两人身上,看到的是西藏和蒙古两张巨大的标签,而朱哲琴,虽然一度被人们强制性地把她跟“西藏”捆绑在一起,但经过岁月的沉淀,能记起她的,依然是她的歌声。当然,拿这两个歌手做类比并不恰当,还是引用我朋友的一句话吧,这种比较,无异于是“用诗歌侮辱了文字”。
同时想到了另外一个歌手,李娜。在九七年(应该是九七年吧?)李娜也推出了一块跟《阿姐鼓》类似的专辑《苏武牧羊》,之后便消声匿迹。总觉得李娜跟朱哲琴这两个歌手,有着太多相似之处,同样的声如裂帛,同样的貌不惊人,同样的低调。
就如甘苹剽窃了朱哲琴的《一个真实的故事》一样,多年以后,又有一个叫做韩红的歌手,篡改了李娜的《青藏高原》。你看韩红她叉开大腿,你看她面孔扭曲,你看她浑身抽筋,你看她在唱某个高音时拼命一搏的劲头,其实也是在证明一点:她的音域很高,一首好好的歌曲,到了她这儿,便成了纯粹的炫技了,(男歌手相同症状的有孙楠,这一对是绝配),可人家李娜都不唱歌了,争什么争呢?
无聊,瞎写,算是一篇心情文字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