转到正文

一人一个部落

又一个 泡网博客新版 Blog

存档

2006 年 8 月 28日 的存档

原载于8月28日《南方都市报》A2版(评论版)“街谈”栏目。
言论背景:针对最近广州政府大规模“禁摩”。
作者:胡赛尔
摩托一族的两幅画像
2006-08-28 10:08:09 来源: 南方都市报 作者:
  
  街谈
  
  “大路朝天,各走一边”,这是中国老百姓忠厚的处世哲学和人生图景,用在周围的摩托车驾驶者身上,现在看来就是奢侈了。再过4个多月,广州的主要城区就没有他们的身影了;在东莞,70万辆外地摩托车9月1日开始也不能在市区行驶。
  这是一个涉及到千家万户的问题。对于一直以摩托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本分百姓来说,日常出行、接送子女、生活用途乃至我们的想像力无法达到的柴米油盐的细节,恐怕都有不小的变化。对于那些大部分从外省乡村到广东来搭客谋生的摩托车仔来讲,断了养家的来源,兴许也有“孩子的学费在哪里”之类的无所适从吧。
  政府的“禁摩”或禁止外地摩托车在市区内行驶,从公共管理的角度,或有其合理的理由和依据。但是,这终究代替不了布衣百姓来自生活细处的感同身受。在这里,我们不妨对在摩托车上渐行渐远的人们作一个简单的写意。
  如果他是个广州人,我们可以这样给他“画像”:这是个生活在广州老城区的土著,30岁左右,他有个上幼儿园的孩子和会煲汤的妻子。他每天骑摩托车上班、接送孩子,车尾箱里永远放着雨衣,里程表上显示已经有8万多公里了。周末,他或许会载着全家,到岳父母家附近的茶楼喝早茶,日子过得稳定、平淡、幸福。听到“禁摩”的消息后,他皱了一下眉头。
  买小车当然是最体面的解决办法,但是,银行存折上的数字是为孩子的教育预备的,不能动用。这个皱眉头的人,他的家离地铁很远,不方便;而且电动自行车估计也上不了路。现在的选择就简单了,闭上眼睛,他都能想到几个月后的生活轨迹:他必须比以往起早一个小时,先骑自行车送孩子上学,然后在附近找个地方存上自行车,再和大多数人一样,挤公共汽车。他是个温和的人,但在车上也许会因为挤挤碰碰和人争吵,赶到办公室,还迟到了两分钟,要扣工资的。这令他很沮丧,他取消了这周到岳父母家喝早茶的惯例。带着一家随时到珠江边兜风的情景,以后将会少多了,因为,摩托车没了。
  如果是位来自外省的证件齐全的摩托车仔,他的苦恼会更多一些。每个月赚上千把块钱,查车的时候,因为搭客,还要被罚去200元。他心里明白,那些在大街上搞“两抢”的,基本上都是黑车和赃车,他也痛恨这些作奸犯科的坏蛋。如果来自广西,他会知道南宁摩托车的相对拥有量比广州还要大,但是“两抢”的事比广州少多了,说明两者之间并不一定是因果关系。这让他觉得有点委屈,他毕竟为部分市民提供了方便,为他们节省了时间和交通费用,但是周围的市民看自己的眼光都有些异样。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,他的目标既简单又重大:有口饭吃,让老家孩子的学费和地里的化肥都有个指望。
  摩托车不能上路了,他做好了这种准备:踩三轮车来拉货。生活还要继续,多年前,他们谈恋爱的时候看过《简爱》的电视,里面的主人公的话记得很清楚,“人生就是为了含辛茹苦”,他们想,这句话说得还真对。  
  胡赛尔

一边上网,一边疯狂吃咸鱼干,不知怎么搞的,一支软刺鲠在喉头,进不去,出不来.
用力地咽了几下口水,它自岿然不动.可以感觉到,软刺是竖着的,一头插在肉里.当用力咽口水时,受到外力作用,没插进肉里的那头会被口水压得弯了一下,当口水一通过,它又不屈不挠地站了起来.
用茶,还是不行.
到最后没法,吃了一大口米饭,不嚼烂,直接咽下去……….还是不行!
也不疼,但就觉得有什么东西一直在那里,有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的劲头.
小时候吃饭时不小时喉咙鲠着鱼骨,奶奶会拿一碗水,用筷子在碗里煞有介事地画了一通,让后让我把水喝下去.也不知当时喝了见效没有,总之,拜无数次这样被画过的水所赐,小时候常常鲠着鱼骨的我,终于没让喉咙给鲠坏.
后来听大人说,鲠了鱼骨之后,只要拿来一碗水,然后用筷子在水里画个”井”字,喝下去,就没事了.这些来自于民间的智慧,不知依据何在,也不知是否有效,总之,多年以来,老一辈的人们都以此深信不疑.
于是,烧了一碗水,晾冷以后,拿起筷子,也学着煞有介事地,画了个”井”字,喝下.
还是不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