转到正文

一人一个部落

又一个 泡网博客新版 Blog

存档

2006 年 6 月 16日 的存档

把许三观里的那道爆炒猪肝弄成爆炒腰花了.
记忆原来这样不可靠.
道歉!

余华的《许三观卖血记》里,有一个不断重复的场景贯穿了整部小说——每当许三观卖完血之后,在回来的路上,他都会跟同行的卖血者拐进一个小餐馆,然后都兴致勃勃地点上小菜一碟,叫上黄酒三两小酌一番。我现在还记得这帮卖血兄弟们卖完血后点的那千篇一律的菜式,之所以印象这么深,是因为小说里的许三观点菜时,都会重复着这么一句话:“来一盘爆炒腰花,再来三两黄酒。”说完之后还意犹未尽,再加重语气跟店家强调:“酒要温的!”
在刘恒的《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》里,我又重温了一下腰花这道菜的隐喻:张大民为了结婚房子的事找他弟谈判,一向抠门的他终于痛下决心在小饭馆里点了几个菜。其中,最隆重的一道,也是一盘爆炒腰花。所以你不难理解,当张二民看到其兄竟然破天荒地用“爆炒腰花”这样的菜来晏请他时,他脸上那一脸狐疑的脸色。
腰在咱们国人的眼里,地位不可谓不重。很多时候,“腰”的强壮与否,直接影响了个人生活的质量。中国传统的饮食里,有“以形治形”一说,在这种概念先行的饮食思想的指导下,许多猪腰被人们寄予了厚望,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负责改善一切的责任。就连像许三观和张大民这样挣扎于生存线边缘的小民,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同时,还不忘见缝插针地来一盘爆炒腰花——国人对腰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。
如果把一支球队比喻为一个人的话,那么,这个球队的某个位置,也应等同于人体的腰。不知哪位天才,为足球的阵形发明了“前腰”、“后腰”的说法。但我敢肯定,这个命名的人,一定是一个饱受中国传统饮食熏陶的中国人。只有在中文的语境里,“腰”这个词语,才会这样令人念起来满口生香而浮想联翩。对于一支球队来说,“后腰”就是整个队伍的源动力,它负责制造、代谢、转化,再把整合出来的资源向前方输送。而“后腰”,却在场上跟“前腰”构成了一种彼此呼应的状态。腰的存在,不外两种意义:一是储备能量蓄势待发,一是义不容辞负责策动,不管怎么说,前腰跟后腰的任务,都是为了找准机会,完成那令人惊艳的临门一射。
在这个变脸都被当做国家机密泄露给外国的时代,做为中国人,我们更有理由相信,“爆炒腰花”这道中国菜,也会有流传到外国的一天。可不可以虚拟这样一个场景:在本次的世界杯期间,德国的某个小餐馆会在某一天爆满,里边接待的全是那些“腰无力”的球队。只见每只餐桌上,香肠的不要,汉堡的不要,盘子里盛着的,尽是一朵朵盛开着的中国式腰花?